上纵横小说App,新人免费读7天
已抢580 %
领免费看书特权

十九瓮中君(三)

盛夏骄阳当空的的时候,炽热天光穿过一线天影照地下,湿润阴寒的坑洞下面腾起如丝如缕的雾气。等到稍稍西斜,这几尺光景就浮光掠影一样地不见了,只剩下满场的冷石庭院,地气下沉。

其盛时如煌煌中天,其衰也一息堕于远山。

如果这里不是秘境的一处藏身之地,那让人待上半天实在是折磨。哪怕是为了藏身,躲着这方圆几丈宽的地界中,也委实让人难受。所以萧慎和绾秋消沉地休息了一会,还是开始有一搭没一搭的聊起了天。

“得罪一下的说……”萧慎望着天,天黑了,他不由得也降低一点声音。

“请讲。”

绾秋已经明白透了萧慎的秉性,平时是天之骄子却不张扬的少年已经很少见了,在这里无聊到嘴欠搭话,也是可以原谅的。

“我觉得贵宗,对所谓名门还是心向往之的。”

“是有一些。”提起名门和外宗的区别,这次绾秋并么有生气。或许是因为萧慎这次没有调笑的意思,她也心平气和地承认了。太一宗再衰败,依然也是那个“大道登峰,浩气长存”传承数百年,气度风骨都让人心折的太一先宗。

当然这些话,绾秋绝对不会说出来,尤其在两方相持已久的太一宗子弟的面前。这岂不是主张萧慎的气焰,显得灵识宗自卑自贱了吗?

萧慎看出了她的想法,没去乱接话,趁此机会,问出了一个他一直想问的问题:

“那为何南派不能同心戮力、正本清源呢?”

虽然是个问题,实际上,是化解两个人之间冲突,或者说,两个宗门之间矛盾的提议。

“正本清源。”绾秋用岭南音咬着字念了一遍。“我也是这么想的,我师尊当年也是这么说的。只可惜宗主她老人家不这么想。”

绾秋叹了一口气,着重空出了“她老人家”这几个字,语气中对灵识宗上下,话里话外一股恨铁不成钢的味道。

“既然修真者本来是是世外天人,深入岭南诸部也就罢了,又何苦和谯郡桓氏牵扯不清,平白耽搁了仙道呢?”

听到“谯郡桓氏”四个字,萧慎心里突然警醒,刚才的疲乏也一扫而空。他先前单知道胡牧之并不安于静修,但是没想到对于天下大势,灵识宗宗主妙隐娘娘也有自己的想法。胡牧之去北秦军中混日子,其实要是追究起来,也无可厚非,他自己就是辽东人氏,北方诸军中,唯独秦国天王苻坚国策还算宽厚,占着北方也不算是天人共愤——这是将心比心地想一想,但是萧慎此心当然多少还是是向着南方的素灵王朝*,自己生养、读书、修道的地方。

胡牧之不能代表凌霄宗,但是妙隐,却是灵识宗说一不二的宗主。

“宗门独立于世俗之外已久,虽然天下无人不渴望长生不老、飞升神朝,但是修仙这种事情还是太看天赋,虽然门阀大家有自己的传承,但是和各大宗门还是两相不犯,何必如此?”

“那女郎为何要和我说这些?到底都是贵宗内的事情,我不好妄自揣测。”

“不知道,或许是因为差不多撕破脸了,找找外人的认同也是好的。”绾秋直截了当地抛出来这么一句话。

萧慎也不知道该回答什么。绾秋这句话,某种意义上也正好称了他结交,平定针锋相对的意思,却又和他想的不一样。能让绾秋说出这样干脆的话,她和妙隐娘娘一派,大概近乎恩断义绝,不知道是什么让她和这位师叔,也是自己的宗主之间到达了今天的这一地步。

灵识宗的首席大弟子要正本清源,要修道的归于修道,但是萧慎出山以来,却是带着“为自己遇机缘,为他人除灾祸,为天下扶正道”这样近乎儒家的嘱托走到这里的。尽管他还没能彻底悟到这三件事究竟代表了什么,想到这三句话,他便和绾秋说道:

“太一宗和你想的不一样,我能去襄阳,就代表,我不反对入世。”

他想了很久,最后说这么一句话。萧慎的回答全然在绾秋意料之外,可是仔细一想,又在乎情理之中。太一宗只有三五十弟子,再后继无人,恐怕多年以后,也只会变成史书隐逸传里的一捧尘灰。

“你是士族出身?”绾秋转问。萧慎听得一愣,疑惑道:

“不是。为什么要这么说?”

“王、谢、桓、庾四家当下坐大,于仙道也有自己的名士辈出。不是士族门阀,修士入世怎么能越得过这几家去,天下风云,又为什么要介入呢。”

在修仙之到上,以新晋盛名谢家最为高明,不仅庙堂之高有所建树,十几年前天赋秉异,十六岁筑基的谢家芝兰谢文,字道儒的那位,更是从谢家门第走出,震惊了整个修仙界。据云游仙人说,谢道儒本来就是天星下凡,未及弱冠之年先入桓温幕府学一些俗务,等到天赋显现出来,就辞别家门,远渡沧海一心修道。

值得深思的是,谢家在出现这么一位从神州一闪而过的绝才之后,也并没有宣扬出去,只是任由谢文在沧海隐居修行。后来有人从沧海来神州,言说沧海有四位高深的先生,人称沧海四君子,其中之一就姓谢。这或许也是绾秋所说的“不介世事”的人物吧。

“要是能去沧海,其实也好。”萧慎想起了这些江左风流人物,颇有感慨地说。“海上仙山,重峦叠境,但只修道,不问年岁。”

“谁说不是呢?只不过远渡南洋,还是太前路渺茫了,非大能不可以去。不过话说回来,到了一定境界,又何必非沧海不可呢?”

沧海在神州之南,浅水广域的大海之中,有连珠一样散落着的岛屿,一年四季温暖如夏。和同样常年温暖的岭南比起来,却又没有迷障、恶山、恶水和毒虫等伤人姓名的事物。相传殷商后裔无德失国之后,自我放逐到沧海。秦、汉之时多有修为高高低低的人,为了躲避神州天下横流的乱象,背井离乡,前往沧海避难。此后,沧海地界崇尚修真的风气渐渐出名。加上沧海无神州战乱,无王朝更替,岛屿彼此并不紧密相连。有大的岛屿上能种黍子,一季三道四熟,养人都安居乐业,其余便安心修炼。

百八十年前,凌霄宗有位飞升的韶音仙子就曾说过:“千里沧海,为人间最近神朝处。”

只这一句就足以引人遐思了。

然而正如绾秋所说的,远渡南洋毕竟是很困难的。萧慎他二叔家说要去沧海,也不知道是真的想去那片乐土,还是为了甩掉萧慎编出来的瞎话。

“其实我现在还舍不得离开,或许和神州的尘缘未尽。”

“什么尘缘不尘缘的,你不是赞成入世蹚浑水的吗?”绾秋淡淡地嘲了一句,说着说着,又觉得没意思,一时间又是冷场。

不过聊着聊着,时候也差不多了,再等一小会,到了酉时,这石洞里就会变成不见五指的黑。到那时就是八卦阵黄昏之变的时辰。二人也不能再闲聊下去,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,以应对眼前的变化。

绾秋收拢了一节“漱霞”,绸缎依旧原样在两个人的手腕上,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。她向前探了探手,另一只拴着红绳的放在腰间软剑上,待时而动。

她做的是探出右手的动作,实际上用了一个小小的术法“探灵”。元婴修士可以灵识外放到和千尺之外,甚至更远,绾秋现在半步金丹,里那个境界尚远,此时用一个术法,不过是能探出数丈远的动静而已。

绾秋刚觉得自己多此一举,前方突然传来一声一阵轻轻的脚步声,在这弯曲回旋的洞穴之里显得清晰,听得心中一颤。

绾秋回手一划,结下手心,一阵陌生的感觉笼罩在两个人中间,让人不由得战栗。

“这是个掩蔽的术法,可以隔绝气息、灵识和视觉,但是离得近了便不能轻举妄动。”她离得萧慎近了一些,在一片黑暗里,用几乎听不见的声音说道。前方的脚步声近了,还有一丝微光从拐角处露出来。

微光是一团暗淡的白色,浮在半空。确切地说,是浮在一个人的手掌心,越过这团在一片夜色和迂回狭窄的石头走廊上垂下的钟乳石,正是一张萧慎仅仅见过数次,却异常熟悉的一张面孔。

饕餮的四只眼睛,在这冷酷的光晕里面,正狰狞地看着前方。四周漆黑,这一点光越发清楚,那深沉含着风云的瞳仁里,倒映出那一团素色光亮。

离得还远,萧慎慢慢地地抽出流云,好在并没有什么声音。他剑放在身后,怕被对方的灵识发现,甚至没有用剑刃向着胡牧之的位置。约是剑气有灵,能顺主人的敌意,也能暴露出他的气息。胡牧之那两双眼睛冲着这边的方向,但是并没有落在两个人身上,仿佛穿过了他们,只看到一片水一眼的黑。

他们之间的钟乳石,在这单两人凝神屏息的紧张气势中,啪嗒一声落下一滴水,碎裂在斑驳错乱的山洞里面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*晋以金德王,金属西方,其色白,故称本朝素灵。

上纵横小说支持作者,看最新章节

海量好书免费读,新设备新账号立享
去App看书
十九瓮中君(三)
字体
A-
A+
夜间模式
下载纵横小说App 加入书架
下载App解锁更多功能
发布或查看评论内容,请下载纵横小说App体验
福利倒计时 05 : 00
立即领取
05 : 00